一血封喉歌词?十送红军,是哪里民歌?
一血封喉歌词?
歌词“见血封喉”出自孙楠演唱《拯救》和蓝雨演唱的《当我松开你的手》。

歌名:《拯救》
歌曲原唱:孙楠
填词:梁芒

谱曲:周笛
音乐风格:伤感,流行
歌词:

灯火辉煌的街头
突然袭来了一阵寒流
遥远的温柔
解不了近愁
十送红军,是哪里民歌?
十送红军是江西民歌。十送红军是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的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61年。据有关民歌专业人士考证,歌词中涉及的地名如南山、通江河、兔儿岩、望月亭等均属镇巴、通江地名,全词意境也恰恰符合当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时的时段和背景,曲调同镇巴民歌一脉相承。
民歌的来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江西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的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61年。
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十送红军是江西民歌。1960年,朱正本等几位空政文工团的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他们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每当红军要上前线,要离开,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别一边唱歌。
其中有一首送别红军的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
后来,词作家张士燮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的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随后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谱成每段不同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
歌曲后来成为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一唱而红
妈祖庙真的存在吗?
妈祖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她出生于莆田湄洲岛一个清贫家庭,生下来时一声不吭,不哭不叫,父母便给她起名“林默”。林默从小就展现了聪明敏捷的才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年纪轻轻便美名远扬,28岁时因救助海上船员而遇难而死。
莆田人感恩她心怀苍生的品德,出海遇到风浪时便会心中默念她的名字,以祈求保佑,并在莆田修建了妈祖祖庙。
公元1123年,宋徽宗赐莆田妈祖庙"顺济"庙号,寓意顺风以济,此时距离妈祖去世不过100多年。有了官方支持,往后的岁月里,妈祖文化迅速在东南沿海地带兴起,并随着福建人带到了全世界。
妈祖可以说是中国地位最高的女人,从她去世到现在,先后被14个皇帝敕封了36次,名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再到“天上圣母”,一路扶摇直上。
康熙帝封她为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与孔子、关羽同列,享受三跪九叩的最高礼节,2009年,妈祖信俗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是妈祖信俗“世遗”地,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佑儿女在线播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