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20回各回的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老版全集剧情介绍)
三国演义120回各回的故事梗概?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1、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曹操到陈留招天下人才并召集十八路诸侯成立联军,立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
公孙瓒带领刘、关、张三人参加联军。

2、温酒斩华雄
吕布部将华雄打败联军先锋孙坚并连斩联军数将,后关公出马温酒斩了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3、三英战吕布

八路诸侯战吕布,被吕布一一战败,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全身退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1、董卓焚城迁都
三国演义的成书,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第一阶段:说唱文学。
从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
第二阶段:
根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已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又据《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徐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
第三阶段:舞台戏剧。
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宋史·范纯礼传》及南宋姜白石《观灯口号》等诗歌中都有演出三国戏的记载。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至少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三十多种,在这些剧本中,继续表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 三国故事流传既有那么长的历史,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小说,可能很早就产生了。
但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三国志平话》,是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这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从评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不仅拥刘反曹的倾向极为鲜明,而且刘、关、张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气息,张飞的形象最活跃、最有生气,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写得很突出。
全书内容大半是不同于正史的附会和传说,像司马仲相断狱的因果报应故事,张飞殴打常侍段珪、杀定州太守,以及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情节都很离奇。而且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三国演义110∽113回故事梗概?
第一百一十回
文鸳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一起讨伐司马师,文钦子文鸯与敌军阵营中左冲右突,司马师眼珠迸出.毋丘俭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宗白所杀,司马师付印受弟司马昭,眼珠迸出而亡,从此大小事皆归司马昭,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讨伐,于佻水背水一战大破魏兵,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第一百十一回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设计将姜维困于段谷,蜀将张嶷阵亡,姜维退回蜀地。魏将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结连东吴共同进兵,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起兵前往镇压。
第一百十二回 诸葛诞暴虐无度,部将皆出城而逃。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姜维乘诸葛诞叛乱,五伐中原,与邓艾父子交锋。邓艾用缓兵之计延捱时日,诸葛诞失败之后,姜维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吴国大将军孙綝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老将丁奉联络张布设计杀了孙綝,东吴内乱平息。姜维六伐中原,与邓艾、司马望斗阵,大破魏军,邓艾用党均之谋,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刘禅将姜维召回成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演义老版全集剧情介绍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